Rafael • April 2, 2025
【DSE ECON 2026】京東攻港 挑機另一寡頭壟斷 是福還是禍?
1. 繼美團用細單價輾壓Deliveroo後,京東亦加入寡頭壟斷搶市佔之列,挑戰香港市佔極集中的家電市場,它的首次有形展示都相當「搶口」,劍指本地零售一大痛點-租金高昂,橫幅廣告放旺角豐澤上方,步步進擊對手的戰意,適不適合本地市場便見仁見智
2. 傳統家電市場毛利不高,但比餐飲平台相對易做,原因餐飲平台要同時把控毛利極低的餐廳與人工成本不輕的騎手,相反家電市場不可控環節較少,「鍊數」靈活性較強,問題只是京東電商模式是否真的能省租,電商的租在運力或取貨點,而最近已有取貨點遭壓榨而「無人駕駛」的情況下,在港能否複製內地模式似乎很多前人已證明是不可能的任務,畢竟蘇寧、國美也曾進入市場但下場如何是有目共睹的
3. 而京東的假想敵有著地產背景,要它輸只有一個可能,便是對家心淡離場。縱然如此,唯一扭轉局面的契機是徹底改變港人消費習慣,把毛利高的內地家電品牌「融入家中」,擺脫傳統國際家電品牌的Margin Squeeze,這固然是一盤大棋,但小米是做得到的
4. 這裡的經濟反思只有一個,與我們今年在餐飲、的士行業的結論一樣,香港本身產權擁有不均的結構令泛行業被租金壓抑得透不過氣來而犧牲了質素,全球一體化下比下去,本地客戶用腳投票境外消費。殘局下零售可行的棋步已不多,創意倒是其中一途,君不見一條金價值3千的手鍊倒了CHIKAWA模可賣9千大元?
本地零售業的《混沌中年時》,已屆不醒便死之時
掌握寡頭壟斷/壟斷帶來的市場變化 洞悉經濟先機

作者: Rafael
•
2025 Apr 25
同學 仔做econ計數題總係衝唔出自己嘅心魔,覺得反正是計不了,其實識玩一定玩計數,因為答案好certain 3幅圖教大家搞掂表上徵稅/派津貼題型 STEP NO 1 | 收稅case預多行出嚟當supplier要俾哂稅,直接從價格減走稅項,得出圖1 第2行嘅supplier實收 STEP NO 2 | 按呢行supplier實收,重新調節QS,原本supplier收$10、$11只做300及400隻,放返落supplier實收個$10同$11度 STEP NO 3 | 稅前均衡點喺$12(500隻成交),稅後均衡點喺$14(300隻成交),同每個答案拼一拼對錯 A. 新成交係300隻,每隻$4稅,總稅收$1200 good bye son B. 總收益冇講稅前稅後當佢稅後$14*300 -12*500 少$1800即走 C.consumer 俾$14-12稅,$2同supplier一樣$4-$2 冇彈性分野 D. Substitute 因為你貴咗 demand升TR升 一般玩郁表學死一邊(either QS / QD)都夠做,但學齊兩邊可立自己於不敗之地,如個郁QD ,頭先講圖1第二行就要改做Consumer實俾,全加$4,加完將原來收$14、$15會買嘅300、200隻拉返上consumer實俾果14、15度,再一次睇到均衡點喺300=300,實俾$14,同QS個case一模一樣